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口市审计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1-23

【字号:

分享:

根据《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营口市“十四五”规划》)《“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审计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结合营口审计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果。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各级审计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和“六稳”“六保”部署,聚焦辽宁深化改革、全面振兴以及营口高质量发展大局,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推动营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机构改革要求,全面完成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增设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力量得到充实,审计监督职责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自觉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推动强化审计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加强工作对接,切实履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督办落实工作职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审议审计重大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年度审计计划、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情况等重大事项,突出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和政治定位,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制定出台《营口市审计整改工作暂行规定》,全力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

2. 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彰显。“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围绕政策跟踪、预算执行、资源环保、民生专项、政府投资、国资国企、经济责任等审计重点,纵深推进审计全覆盖,实施审计项目898个,促进增收节支11.7亿元,移送问题线索26件,有效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等领域持续发力,发挥了审计监督、服务保障作用。

3. 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强化审计工作一盘棋,整合审计资源,统筹推进市域跨层级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开展融合式、嵌入式、“1+N”式等审计,实现减负扩面增效。全面加强审计技术和方法创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开展常态化数据综合分析,提高审计精准性和有效性。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注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强化专业理论和审计实践培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建设,保障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营口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全市审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1. 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新挑战新任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模式向新科技革命驱动模式转型,营口作为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和重要节点城市,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力活力有效释放,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等领域问题短板依然突出。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入领会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发展定力,增强机遇风险意识,加强前瞻性思考、科学性谋划,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揭示问题,善于揭示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2.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过硬的审计成果彰显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有效形成审计推动营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3. 全市审计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审计运行体制机制还不完全适应,聚焦审计重点和目标仍有偏差,审计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审计工作任务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审计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审计方式创新尚需持续加强;审计问题揭示、方案引领、质量管控、信息化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审计项目阶段性调度督导、信息反馈、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后半篇文章等做得不够及时;审计干部理念作风和能力素质还需加快提升,管党治党建设工作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有待深化等。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补短板,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会议和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营口市“十四五”规划》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全面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高质量促进审计职能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为营口“十四五”振兴发展提供监督保障。

(二)工作原则。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始终,把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县(市)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审计工作,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2.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严格依照法定范围、程序、方式、标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示问题,保持工作定力,守住工作底线,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要树牢辩证思维,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慎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始终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理念,切实将履行审计职责与维护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审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监督检查民生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揭露和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行为,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发展福利和政策实惠。

4.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深入解放思想,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新,精准把握各类审计事项的改革方向、目标、路径和政策意图,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破解问题、堵塞漏洞、治本固本,促进形成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5. 坚持宏观和系统观念。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善于从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的端倪,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善于把审计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全面系统的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增强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发展目标。

1. 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贯彻执行省委审计委员会部署要求,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全市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规划计划、工作调度、请示报告、监督考核、督查督办等,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一盘棋”体系,更好发挥市委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作用。

2. 构建高质量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加强全市审计力量统筹,优化配置全市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采取上下联动、交叉审计、混合编组、以审代训等审计组织方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实现资源整合、过程融合、现场配合、成果综合。在保证审计质量和成效的基础上,有序推动审计领域、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全覆盖,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3. 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以规范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实效为主线,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审计业务全流程全链条管理,规范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结果运用、督促整改等各环节工作,落实阶梯式质量管控和分级审核复核审理要求,健全审计考核督查机制,将审计质量管控贯穿于审计始终。

4. 完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能力建设机制。坚持政治强审、科技强审、人才强审理念,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审计人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审计信息化能力,大力探索、总结、推广大数据审计方式和经验,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客观分析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三、重点任务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紧贴中心重心,紧扣主题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依法审计,发挥好审计机关对推进营口“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作用。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以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和任务推进为抓手,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及时揭示和反映影响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促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1. 注重政策实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任务、重大项目、重点资金,一个方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化组织实施、全口径成果综合、点面结合分析,深入分析与预算、资金、项目相关联、相对应的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从更高层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 突出区域发展。围绕促进营口在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显、重要节点城市作用进一步发挥,聚焦将营口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先进制造基地、国家港口型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每年选择若干重大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关注发展战略规划任务实施、资源配置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等情况,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 完善跟踪机制。按照省厅统一部署,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重在抓好审计实施,如实报告审计情况,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二)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公共工程投资等的审计。

1.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重点专项资金使用、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基层“三保”、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

2.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对各级党政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对组织预算执行、参与预算分配的重点部门和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的单位每年安排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预算约束。

3. 县(市)区财政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客观评价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挥预算管理职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揭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具体建议,以促进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执行及调整的合规性、国库资金管理情况、决算草案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专户资金管理情况、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等。

4. 上级审计机关统审项目。加强对政策支持力度大、项目集中的重点地区和财政直达资金、专项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的联动审计,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5. 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规划任务,加大对重大市政工程、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建设工程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工程前期手续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投资结构和经济社会效益等重点环节,促进规范重大公共工程的预算执行、建设运营和竣工决算,提高投资绩效。

(三)国有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1.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企业重大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质量、负债结构、经营成果、内部控制和“两资”处置等情况,加大对借款的偿还风险、担保的责任风险、投资的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和存货等科目中隐藏的经营风险及虚增利润等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绩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2. 国企国资改革审计。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和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结构调整相关部署,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两非”业务剥离,加大科研投入、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等情况,深入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制度性缺陷,推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四)金融审计。

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依法、依规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

1.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审计。围绕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重点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公司治理及内部管控等情况,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依法合规经营,增强竞争能力。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审计。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关注地方金融机构落实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普惠性等政策措施情况,促进实体经济降成本、减负担。

(五)农业农村审计。

以促进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审计。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重点关注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落实情况,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 粮食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关政策落实审计。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重点关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等建设情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审计。围绕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等,重点关注常态化帮扶和投入机制、欠发达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健全防止返贫和帮扶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六)资源环境审计。

以推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要求,统筹考虑领导干部任职时间及结合地方审计力量实际等因素,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有选择地对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门实施审计,通过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质量,更加有效推动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2. 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相关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碳排放达峰行动和美丽辽宁建设相关目标任务,重点关注相关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污染防治等情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七)民生审计。

以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民生领域相关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1.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推动落实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2.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风险,推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改革任务目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使用和管理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4. 住房保障相关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有效供给,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有效解决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5. 教育相关情况审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深化改革和提升创新能力。

6. 卫生健康相关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等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7. 文体事业相关情况审计。以建设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关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促进提升文化软实力。

(八)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1. 改进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在全面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管理使用支配财政资金(资产、资源)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等因素,分类分层建立审计对象库,以任中审计为主,科学确定审计周期、频次和组织方式,做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长远规划的衔接,尽力使年度任务相对合理和稳定,提高经济责任计划的科学性。

2.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聚焦经济责任,紧扣权力行使和职责履行深入分析,查深查透用权履职的过程和后果、问题和责任,审计什么评价什么,既要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当期发展的显绩,也要看打基础利长远、防风险守底线、理旧账补短板的潜绩,推动领导干部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3.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健全完善联合反馈审计结果、联合督查审计整改等工作机制,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九)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落实整改。

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健全依法审计、督促整改、追究问责“小闭环”和举一反三、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大闭环”机制,着力将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依法治理效能。

1.  健全整改工作机制。将整改作为党委审计委员会议事协调的重要事项,完善整改部署落实机制和结果反馈机制,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贯通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国资监管、环保督察、资源保护等协作机制,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党政督查、人大监督、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监督的推动整改联动机制,有效发挥监督合力。坚持边审计边推动整改,严格落实记账销号制度,通过把整改纳入后续审计内容、专项检查督办、定期通报结果、适时组织“回头看”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2.  健全结果运用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整改,针对共性问题在体制机制层面分析查找原因,以审计整改助力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四、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严规范审计行为,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审计工作的理念思路、组织方式、技术方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全市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确保做到“两个维护”。

1. 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县(市)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 完善推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省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3.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4. 加强对全市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审计工作全市一盘棋,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健全县(市)区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向市审计局党组述职制度,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强化全市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业务成果和信息宣传等监督检查,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制定的业务手册、操作指南等依法依规实施审计,并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对执行业务手册、操作指南等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全面落实军地联合审计工作机制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依法规范审计行为。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职权法定意识,从严规范审计程序、步骤和方式方法,坚持审准审实、审深审透,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检验。

1. 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建立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职责。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配合政府裁决工作,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审计业务全链条闭环管理相关规定,落实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审计成果利用等分级质量控制责任,精抓质量管控,提高创新争优意识,健全完善审核复核审理标准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三)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审计理念、思路和方法,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业务管理水平和监督效能。

1. 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聚焦中央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对审计对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改革路径等情况的研究分析,把牢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审计工作重点,以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大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的事项为重点,科学谋划、精准实施审计项目,站在全局高度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供审计建议,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以审计业务实践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审计科研方向、提炼审计科研成果,实现审计科研水平和审计质效的双向提升。

2. 加强审计统筹管理。强化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既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计划,又要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需求,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创新审计方式,推进组团式、研究式、镶嵌式和一拖N式等审计模式,加强各类型审计项目融合和审计方式统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项目组管理工作机制,由全市统一组织实施,深入汇总归纳和研究分析,实现以审代训、上下联动、成果共享,发挥审计监督合力。

3. 优化审计流程管理。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建立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做好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的有序衔接,原则上每年确定的审计项目应在中长期审计项目库中筛选确定。在开展试审或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严把项目审计准备、审计过程程序、审计报告质量、审计结果运用等重要关口,不断提高工作谋划深度、部署精度和监督力度。

4. 高标准打造审计精品。强化成果意识,不断提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等成果载体的层次和质量,多出高层次高标准审计成果,多出对党委和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精品,多出能推动形成高质量制度性创新成果的高端产品,推动有效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治已病”“防未病”。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发挥优秀审计项目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总结提炼经典审计案例和成功经验方法,建立全市审计项目精品库,从根本上提升能力水平。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要求,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1.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增强履行职责的政治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2. 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推动落实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正向激励作用。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程序和规范,严把干部入口关、提拔关、考核关,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着力抓好年轻干部的选、育、管、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审计需求为导向,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大专题业务培训和审前培训力度,与时俱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政策和新经验,鼓励审计干部积极参加各类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审计团队。建立审计实务导师制、案例分析机制,通过以审代训、岗位交流、实践练兵、学习互促等形式,提高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加强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本市实情的全市审计理论研究人才库。

4.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五)坚持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 提升数字化支撑及数据管理水平。坚持将“科技强审”作为全面促进审计转型的重要途径,结合审计系统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审计数字化应用。持续推进数据采集与报送工作,提高数据标准化处理能力,充分利用金审工程平台和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资源。加强数据报送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数据安全。

2. 强化大数据审计运用。坚持数据先行理念,将数据分析工作前移,积极探索推进“无项目数据分析”模式,提高数据关联比对和深度挖掘能力,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完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市审计局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